Economist Jul 1st 2021
現今的香港,沒甚麼人敢挑戰中國。共產黨幹部告訴香港法官,把中國利益擺在前,不然就高掛法官袍。抗議此侵權行為的示威活動已被壓制。但即便北京推翻了香港的自由主義傳統,香港資本主義之王的地位仍持續。隨著中國企業將香港視為首次公開募股(IPO)的首選,投資銀行賺進大筆財富。光是今年,各企業已在香港募得八百八十億美金的股本,只輸給美國,這歸功於一些中國企業的大型募股。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地產及科技集團,讓亞洲的美元債市蓬勃發展。
但更仔細觀察,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在改變。全球各銀行都表示,中國大陸的手法正滲透香港。包括IPO及承銷手法的轉變;銀行的角色,在早期曾被明確定義過,但現在有一些機構(許多來自中國大陸)在爭著當交易的第一把交椅。許多機構都被指控,為了讓客戶印象深刻,誇大了證券的承銷數量,這將會降低交易透明度,以及擾亂價格發現(price discovery)機制。
也許這看起來是個技術問題,但銀行家們擔心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將因此受害。此外,這情況反映了香港更大的困境。一個擁有全球認可規範的國際化社會,正迅速被中國生活方式所取代。
香港人一直在努力對抗威權的入侵。相比之下,香港獨立的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可能已經找到方法來對抗大陸銀行的不良習慣。證監會提出了一項新準則,其中規定了承銷股票和債券的作法,比如在承銷初期就宣布銀行的角色及費用。證監會也將阻止刻意製造的證券需求假訊息。如果證監會有足夠的力量來製定、執行這些保障措施,那這些措施將成為少見的、得以防止大陸影響的保護形式。
要監管香港的中資企業並不容易。證監會一直努力維護作為獨立監管機構的聲譽。但似乎有時也會面臨壓力。2014年時,證監會對一家做空機構採裁罰。原因是該做空機構公布一份研究報告,而那份報告是針對某間大型大陸房地產開發商的負面研究。證監會還對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進行了罰款,因為穆迪的某份報告上,列出了對多家大陸集團的擔憂事項。批評人士表示,這些案件不公平地對大陸企業有利,並會讓批評它們的研究產生寒蟬效應。
但在試圖打擊那些最糟的違規者上,證監會也應獲得該有的讚許。證監會最近試圖起訴那些在募股說明書上撒謊的大陸公司,也在追這些公司背後的銀行。2018年時,香港證監會取消了一間全球性投資銀行的資格,並對十五間承銷商進行調查,多數是西方銀行;這些銀行在公開發行上,並未按照標準行事。
香港的信任,建立在眾多獨立監管機構之上。比如說,金融管理局負責維持港幣的完整性。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放緩,金管局密切關注香港銀行對大陸企業的暴險情況。香港的公司註冊處,則維持了對香港註冊公司的多項審計要求 — 儘管最近減少了一般大眾對公司實質受益人訊息的取得,此舉被視為香港企業透明度的倒退。
草擬中的準則,是證監會是否能在政治動盪時期堅持改善標準的測試。許多國際放款人、投資銀行、基金經理人都支持這個準則。也不是所有的大陸企業都會反對;中國最大的投資銀行(如中信證券及中國國際金融股份)都試著與國際最好的準則接軌,以便拓展海外事業。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也急於清理自己的系統。
如果香港證監會能把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s)加入準則中,那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就有較大的機會維持下去。而一般香港人則比較沒有機會維持原來的生活樣貌。
原文
- Jul 06 Tue 2021 20:37
經濟學人 紅色警戒 Code red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