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is photo released by Xinhua News Agency, an air force pilot from the Eastern Theater Command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ooks as they conduct a joint combat training exercises around the Taiwan Island on Sunday, Aug. 7, 2022. China said Monday it was extending threatening military exercises surrounding Taiwan that have disrupted shipping and air traffic and substantially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potential for conflict in a region crucial to global trade. (Wang Xinchao/Xinhua via AP)
Economist Aug 11th 2022

美中在近期很少有共識。但在台灣議題,至少某種層面上,他們的說法同調。雙方的官員都說,台灣(中國宣稱擁有主權,但美國支持其蓬勃民主)周遭的現狀,正往危險的方向演進。戰爭看起來還不迫在眉睫,但持續了六十多年的不安和平狀態很脆弱。但當問雙方,這是誰的錯時,這樣的同調馬上破滅。

本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而引發的危機,可清楚看出這點。訪台完全在她的職權範圍之內,但這趟行程有挑撥性。訪台之行激怒了中國共產黨;上次有眾議院議長訪台已經是1997年的事了,但中國外交部稱美國的「竄訪」破壞了現狀。在裴洛西離開後,中國,中國對台灣試射飛彈,並在台灣周圍進行實彈演習,看起來就像在預演封鎖行動。

自1995-96年的危機以來,美國、中國跟台灣越來越對(和平所倚賴的)模糊且矛盾的情況 — 如果你想的話,也可以稱之為「現狀」— 感到不安。尤其是中國,已經露出牙齒。如果世界想避免戰爭,就必須趕快建立新的平衡點。

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過去半個世紀的驚人變化。台灣從軍事獨裁政體,發展為擁有兩千四百萬人口(幾乎全為漢人)的繁榮自由民主國家。台灣人的富裕程度,約是大陸人的兩倍。台灣的成功,對中國專制政權就是一種含蓄的非難,這也是台灣人抵抗北京統治的顯著理由。台灣總統蔡英文並沒有正式走向獨立,但台灣正在遠離大陸。中國提出的一國兩制,在大陸鎮壓香港的公民自由後,顯得空洞。今天希望台灣立即獨立的人並不多,但那是因為肯定會遭到中國入侵。但希望立即統一的人數更少。

美國也變了。50年代兩次介入台灣的保護行動後,美國開始懷疑是否值得。但台灣的民主成就,以及半導體供應國的重要性,提高了籌碼。今日,日本在內的盟國,將美國對台灣的堅定支持,視為對美國在西太平洋主導地位跟力量的考驗。美國沒有正式承諾直接保衛台灣,而是採取了所謂「戰略模糊」政策。但隨著美中競爭日益激烈,以及華盛頓的政治人物爭相對中國展現強硬態度,今日已沒有太多人會懷疑美國是否會加入台灣戰事。事實上,拜登總統多次發表類似談話 — 雖然每次下屬都會收回他的說法。

但提到破壞現狀,中國還是第一名。和平能否持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強人習近平。他為悲觀主義者提供了足夠充分的理由。隨著中國變得富裕,他滋育了一種醜陋、偏執得民族主義,強調中國過去被背信棄義外國列強施加的每次屈辱。他將統一台灣與2049年的「民族復興」目標綁在一起。為了有能力以武力奪下台灣,中國一直以此為建軍目標;現在中國海軍比美國海軍擁有更多船艦。華盛頓的一些將領認為,入侵台灣的行動將會在十年內發生。

幸運的是,中國在這場危機中,雖然展現出強力行動,但有經過調整 — 看起來是為了顯示其憤怒和實力,但同時避免緊張升級。中國部隊以「避免引發戰爭」的形式部署。美國也發出了類似的訊號。美國延遲了洲際飛彈的例行試射;裴洛西的專機繞道飛往台灣,避免飛越中國在南海的基地。

危險在於,中國利用這場危機,劃定了新界限,逐步侵犯台灣認為的領空和領海。中國還可能試圖對台灣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往來,施加更嚴格的限制。

不能讓這件事發生。美國及其盟國的任務是,在不發生戰爭的情況下抵制這些嘗試。美國可以從重建中國軍演前就有的規範開始。美國應該立刻恢復台灣附近的軍事行動,例如通過台灣海峽、或通過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國際水域。美國也可以繼續擴大與盟國的軍事演習,讓各國能更參與對台灣的應變計畫。日本對中國飛彈落入附近海域感到惱火,並表示可能會介入戰事,這將使中國的入侵行動變得更複雜。

這些行動的目的,是為了說服中國不值得冒這個險入侵台灣。利用討論中的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提供更多訓練跟武器給台灣是可行的,但台灣也需要更好的戰略。比如說像烏克蘭那樣,使用機動性高的小型裝備,而不是台灣將領偏好的昂貴大型武器,台灣應該成為中國難以下嚥的刺蝟。台灣也應該表現出更高的自衛意願;台灣軍隊一直以來受到腐敗、浪費跟醜聞的困擾。

有時候與中國公開對幹是有道理的,但更多時候,會變成收穫很少但麻煩很大。G7譴責中國進行飛彈試射,一如日本跟澳洲所做的。但韓國沒有,東南亞國家也還在觀望。即使在譴責中國侵略性行為的同時,拜登政府應該也要強調不支持台灣正式獨立。國會應避免採取象徵性但實質意義較少的舉動,比如說對台灣駐華盛頓代表處更名。為何不直接通過貿易協定呢?

戰爭不是無法避免的。儘管習近平野心勃勃,但掌權才是第一優先。如果說入侵烏克蘭帶來甚麼教訓,那就是即便看似輕鬆的勝利,也可能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進而在國內造成毀滅性後果。美國、台灣不必證明中國入侵會失敗,只要引發夠多的懷疑,就能說服習近平繼續等待。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