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0307_blp902_0


Economist Feb 28th 2015

「涅姆佐夫(Boris Nemtsov)是叛國賊!處決叛國賊!」幾天前,一份要求除去涅姆佐夫議員職務(他擔任亞羅斯拉夫爾Yaroslavl的議員)之線上連署的評論如是說。在他的臉書頁面上,涅姆佐夫調侃回道:「我只是搞不懂一件事。他們收集這些連署,是要去掉我的職務,還是要處決我?」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2月27日的午夜時分到來。90年代在葉爾欽政府任職時,帶領改革工作、同時又富有魅力的反對黨政治人物涅姆佐夫,在距克里姆林宮幾步之外的橋上遭到暗殺。一輛行駛中的車輛,對涅姆佐夫開了四槍。這個區域佈滿為了保護俄國總統普丁的監視器、警察、祕密探員跟情報人員。

以克里姆林宮一帶的門禁森嚴,很難想像為何殺手選在那個點開槍,除非他們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逃脫。這些暗殺者並沒有嘗試掩蓋蹤跡;他們並沒有殺害跟聶姆佐夫走在一起的女性。這是俄國近期歷史中,最明顯的政治暗殺事件了。許多人拿這件事,跟1998年民主改革家史塔托若娃(Galina Starovoitova)之死相比。但俄國的氛圍,更令人聯想起遙遠歐洲過去的黑暗時期。

涅姆佐夫本人,曾在十個月前形容過這樣的氛圍,當時民族主義者,正為了併吞克里米亞跟升高烏克蘭戰事感到暢快。「上次整個莫斯科有這樣程度的集體仇恨是甚麼時候,我記不得了。」涅姆佐夫當時在他的臉書上這樣寫…

1991年八月時的政變(譯按:當時蘇聯黨內強硬派打算推翻戈巴契夫)沒這樣的感覺,即使在1993年,葉爾欽解散國會所發生的憲政危機時也沒有。侵略行為跟殘酷的事實透過電視畫面傳播,而關鍵字定義的由來,卻是由克里姆林宮的主人親描淡寫地說出。「叛國賊」、「第五縱隊」、「法西斯政權」— 這些字眼都是從同一間克里姆林宮傳出的…克里姆林宮培養、獎勵人類最低劣的天性,激起仇恨跟戰爭。人們互相批鬥。這樣的地獄無法和平地收尾。

在過去一年間,侵略、不耐的氛圍越演越烈。一周前,上萬名衣著光鮮的年輕男女,帶著充滿仇恨反自由派的標語,在莫斯科市中心遊行,他們說絕不會讓俄國版的基輔廣場革命發生,或是讓俄國回到90年代的自由主義。其中有些人拿著涅姆佐夫的照片,上面寫著「廣場革命的發起人」。

涅姆佐夫這個人物所代表的,就是所有普丁強盜政權感到不舒服的點。一位有魅力、聰明的物理學家,有一頭黑卷髮跟一雙會微笑的眼睛。在1991年八月共產黨打算發動政變時,他是葉爾欽派的。以32歲之姿,就被指派擔任下諾夫哥羅德(Nizhny Novgorod)的首長。他的市場改革跟開明執政,連柴契爾夫人都曾發言稱讚。屬意涅姆佐夫接班的葉爾欽,說服他在1997年加入莫斯科政府。他是第一位將那些俄國新富豪鉅子貼上「寡頭政治」的政治人物,將他們視作對俄國民主的主要威脅。涅姆佐夫挑戰這些人的影響力,不過過沒多久就被拔掉副總理的位置了。

在俄國的政治人物中,涅姆佐夫獨樹一格。他在整個政治生涯中,恪守誠實、真摯原則。他沒有因為從政致富,且在53歲那年投身基層選舉,贏得亞羅斯拉夫爾地方議會的議員席次。身材上也相符,他稱自己是政壇的馬拉松跑者。涅姆佐夫可以大方地宣稱,他花了一輩子在捍衛價值,而非捍衛利益或意識形態上。他的愛國情操無庸置疑。在某個時間點,他曾很可能當上俄國總統;但不但沒能當上總統,他還看著他的祖國走入醜陋的民族主義。而這醜陋的民族主義,最終也將他的性命賠上。

但還是有許多俄國人視他為叛國賊。這些人包括了車臣總統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的私人民兵,這些民兵說絕對不會讓任何攻擊行動靠近普丁;克里姆林宮自己的安全衛隊;俄國成長快速的激進民族主義摩托車騎士、街頭幫派;自願參與烏克蘭東部戰爭的俄國人;以及其他。普丁的第一個反應是,這是「挑釁」。而普丁的支持者馬上就說,是俄國的自由派殺害了涅姆佐夫,想要嫁禍到普丁身上。在涅姆佐夫遭殺害的幾個小時內,俄國一位專欄作家奧申斯基(Dmitry Olshansky)就暗示應該要歸咎到前鉅富,後轉反對派份子的霍多爾柯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身上。在這個憤世忌俗、冷漠為常態的普丁時代,他攻擊那些懷疑普丁要為此事件負責的自由派份子是「頭腦簡單的傻綿羊」。

誰應該為涅姆佐夫的謀殺事件負責,只是問題的一部份。另一部分則是,克里姆林宮會如何利用這件事。如俄國文化歷史家伊昂波斯基(Mikhail Iampolski)在其臉書寫的,「不能去除涅姆佐夫,會變成另一位基洛夫(Sergei Kirov)的可能性」。基洛夫是一位富有魅力的布爾什維克派(Bolshevik)領袖,在1934年於列寧格勒市政府中遭到暗殺。史達林利用基洛夫之死,作為日後恐怖時代大清洗的理由。

現今的俄國,無論是意識形態或鎮壓機制的規模,都跟30年代不同。涅姆佐夫並不代表任何可信的政治威脅。杜斯妥也夫斯基有本描述道德墮落、政治恐怖主義的預言小說「群魔」,裡面有許多流氓無賴的角色。而俄國正是充斥著這種角色。正如小說中主要反派彼得所解釋的,「一個或兩個罪惡的世代,對現在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讓一個人變成可惡、殘忍、利己的爬行動物之淘天卑鄙罪惡,正是我們需要的!而我們能得到的那些『鮮血』,也讓我們習慣於此」。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