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Mar 12th 2016

中國宣稱台灣是它的,長久以來一直試著不讓這個倒楣的國家加入國際組織,並且除了少數幾個小國家外,不讓台灣跟其他國家擁有官方關係。所以台灣必須用其他方法來增加能見度。最近在嘉義開幕的故宮南院,「博物館外交」也是其中一環 — 不只能促進觀光,也能主張自己的歷史,跟中國並不同。

故宮的主館在首都台北,一年有超過五百萬人造訪,是帝制時代中國文物的驚人儲存處。這些文物原本放在北京的紫禁城中,1949年國民黨的蔣介石輸給共產黨後,逃出中國時帶走這些文物。對蔣介石以及他的追隨者來說,收藏這些古文物、皇家用品跟國際條約,代表著正統中國。但一個民主的台灣,已發展出一種比侷限漢文化圈更寬廣的認同。

嘉義分館,標榜是亞洲藝術和文化的博物館。將焦點放在亞洲文化之間的互動歷史。十五年前身為政府籌備委員的謝志偉說,「台灣認同來自亞洲與海洋」。

一些原本放在本館的中國帝制時代文物,也在嘉義展出,但它們是泛亞洲主題展覽的一部分。早期清代皇妃委託書寫的西藏佛教經典,包覆在精緻的絲綢中。這是這本經典首次展出;這表示佛教藝術散播到全亞洲。另一伊斯蘭玉器的展出,則是鮮為人知的清代皇帝收藏。

常設的亞洲茶文化展,則顯示了台灣文化越來越以自己的方式站穩腳步。台灣的飲茶習慣,最初由福建移民引入,後來提升成日本茶道或是如中國宋明時代的正式禮儀。對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Hans-Martin Hinz來說,強調國際視野,而非狹隘的民族主義,讓這座新的博物館,成為亞洲「新潮流的引航者」。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