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conomist Jan 13th 2005

一場跨海峽的晶片戰爭


中芯的國籍很難確認。他在開曼群島註冊,公司總部在上海;執行長和總裁都是台灣人,主要的投資來自美國;最大的股東是中國人;在美國、香港都有上市。但最大的問題是,對中國來說,它是中國公司;但對台灣來說,它只是個威脅。

在半導體產業裡面,識別性超越了晶片本身的價值。台灣對於在這個領域取得世界領導者的地位,感到非常驕傲。在這個產業外很少有人聽過台積電或是聯電,晶片界的巨人,這兩家(純粹的)台灣公司佔了全世界約70%的晶片代工(幫人家製造然後用別人的品牌賣)。他們代表了台灣從25年前製造便宜塑膠玩具,變成可以領導科技。他們甚至還有一個策略願景。在Craig Addison,一位香港顧問2001年的書「Silicon Shield」提到,台灣在IT產業中對世界經濟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美國在台灣受到攻擊的時候會幫助他們。

2000年,張汝京在賣掉他的台灣公司(世大積體電路)給台積電後,成立了中芯。上海實業控股有限公司(Shanghai Industrial Holdings)是一家由上海政府控制的香港公司,為中芯最大的股東。2004年中芯在香港和紐約上市時,約募得了10億美元的資金。這間公司現在約是世界上第三大的晶片製造商。

但是最讓台灣擔心的是,2004年九月中芯所成立的晶圓廠,利用的是12吋晶圓技術。台灣廠商現在還因為受政府限制,無法在中國投資12吋晶圓廠。而且如果要在中國設立8吋晶圓廠的話,必須在台灣要擁有12吋廠,然後再將他們舊的8吋設備運送到大陸。中芯可能是跟西方的晶片廠買12吋設備,並且保證不讓這些晶片交由中國作軍事用途。

台灣官員現在才在討論要開放12吋晶圓廠的投資事項。經濟部長何美玥認為沒有必要去限制(投資)一些中國已經擁有的技術。但有必要確保台灣在科技上領先中國兩個世代。

台灣廠商心情仍不太好。台積電輸了對中芯的官司,他們認為中芯是竊取台灣公司的智慧財產,當然中芯否認。張汝京則寬宏大量地歡迎他的競爭對手。他看到中國潛在的市場。「人家說,你瘋了嗎?你是在邀請對手耶。但我說,但這個派夠大,競爭是非常友善的。」他解釋道。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