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6_MAP562
Economist Oct 12th 2015

今年目前為止,非洲下撒哈拉一帶已發生兩次政變。第一次是蒲隆地,發生在5月,維持不到一天便結束。第二次,則是9月的布吉納法索,維持了七天。自60、70年代後,非洲的政變次數已經減少,只有布吉納法索一枝獨秀。如果政變人士在9月那次行動中得逞,替換掉去年才上台的軍方,那就會是這個西非小國短短歷史上,第八次成功的政變,這已經是非洲大陸的最高記錄。為何布吉納法索的政變如此出名?

部份解答是看怎麼定義政變。專家通常認為,能維持超過一周的政變,就是成功的政變。布吉納法索總統衛隊上周的奪權行為,在這樣的定義下,只能算是「嘗試」。政變最常指的是,由國內發起的違憲政權轉移方式;這意味著,2013年發生在中非共和國,由叛軍所發起的類政變、推翻總統行動,將被排除在外。如果門檻提高,或是政變的定義更廣,那布吉納法索應該不會排在第一名,前面還會有蘇丹或蒲隆地。

但布吉納法索還是非常與眾不同。布吉納法索跟其他常發生政變的非洲國家一樣,有幾個特點:貧窮(在已發展國家中,政變幾乎絕跡);差勁的體制;脆弱的反對黨;一個強大的總統,被霸道的軍隊緊張地盯著。布吉納法索也陷入一種政治學者稱為「政變陷阱」的窘境:每發生一次政變,就讓發生另一次政變的可能性變大。80年代的七年中,發生了四次;2014至2015年間,也發生了一到兩次,這樣的模式可能會再出現一次。但布吉納法索的政治文化中還有一種另外添加的成份:在擁有非洲最高兵變率的同時,布吉納法索又是下撒哈拉一帶,公眾抗議、勞資糾紛歷史最豐富的國家。多數政變是隨著大眾示威而發生,比如說2014年時,前總統孔波雷(Blaise Compaoré)被迫在27年執政後下台。這也許解釋了為何布吉納法索的政變往往都會成功:當總統衛隊發現上個月的政變不得人心後,便讓步了。這是個開端。

沒有民意基礎,2015年9月的準政變,僅代表軍隊內部的權力鬥爭。它符合一種熟悉的模式,如愛丁堡大學的非洲專家杜外爾(Maggie Dwyer)所說,「不同的軍事集團間,為了權力互相鬥爭」。一支分裂的軍隊不會讓布吉納法索有所不同,但若這支軍隊有介入政治的歷史,政變發生的可能性,就又再度增加了。全國大選暫定在11月15日舉行。布吉納法索還沒有擁有透過投票箱,進行政權轉移的經驗。直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前,布吉納法索也許會繼續籠罩在過去政變的幽靈陰影下。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