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Oct 12th 2023
從70年代開始一直到幾年前,台灣的半導體業一直是看起來值得但乏味的產業。台灣各晶圓廠推動了全球電子業的發展,但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由晶片所驅動的各種新奇電子設備。
現在不再是這樣了。全球的各地緣政治強國現在發現,微處理器不只能驅動各式機器,還推動經濟發展。美國正斥資五百億美金,以補貼方式重建本土晶片製造業。歐盟也有類似的計畫,主要是為了減少對台灣的依賴;台灣被一海之隔的中國宣稱是其領土。日本的合資企業Rapidus計畫於2027年大規模生產先進製程晶片,這個時間點是晶圓龍頭台積電生產先進製程時間的兩年後。韓國的三星,是台積電的主要對手,也希望於2025年開始生產此種晶片。中國則希望建立獨立的半導體產業鏈,不需要依賴美國限制的技術進口。
對台灣來說,風險很大。外界一般認為,只要全球都仰賴台灣的半導體,即使是中國也不會破壞地緣政治現狀。如果晶片在台灣以外的地方生產,這個「矽盾」就會變得脆弱。更實際來看,台灣最高薪資公司前十名中,有八名在半導體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就業機會。台灣的半導體業也有理由將生產留在國內,因為過度的海外擴張,可能會削弱母國的研發網絡,讓外國企業容易挖角。
這解釋了為何台積電接受美國補助的晶圓廠(預計在2025年和2026年完工)不是先進製程。最尖端的技術仍然會留在台灣。去年台積電在研發方面投入約五十億美元,比2021年增加了30%,而其中大部分在台灣進行。今年7月,台積電在新竹總部的全球研發中心落成,將進駐七千人。只要研發根留台灣,最先進的晶圓製造也可能續留台灣。
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其他廠商也做類似的打算。日月光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封裝廠。將處理器放進外殼內,曾經是一項不起眼的工作。但隨著晶體體積縮小至數十億分之一公尺,這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日月光這樣的公司,透過巧妙的封裝方式,讓晶片與晶片相互連結,增加處理能力。日月光的研發預算在2017年至2022年間增加了一倍多,達到八億美金。跟台積電一樣,這些研發預算多數留在台灣。
台灣政府也決心維護在半導體業界的領先地位。長久以來,台灣政府壓低匯率,支持包括晶片在內的出口業,並補貼能源和水的價格,這兩者對晶片製造非常重要。台積電已退休的創辦人張忠謀在上個月一場演講中提到,甚至台灣高鐵車站位置設計之初,也可能將半導體業員工在不同廠區間方便移動納入考量。
台灣政府的最新計畫,是加強台灣的晶片設計。這個產業多由如AMD或Nvidia美系企業主導。台灣最大的晶片設計業者是聯發科,相較於台灣其他供應鏈在全球半導體業界的排名,聯發科在晶片設計排名第五名算是較低的。聯發科無疑希望提高排名,而台灣政府似乎也很熱於協助,目標是將台灣在全球晶片設計的市占率從21%提高到40%。上個月,經濟部宣布,將提供了約兩千五百萬美元的補貼,來協助成熟製程設計的中小型半導體公司。台灣政府將在明年另外宣布為期十年的利多計畫;台灣不會不進行抵抗就放棄自己的矽盾。
原文
- Oct 13 Fri 2023 00:14
經濟學人 保護護國神山 Shielding the shield 台灣不會讓出半導體的領先地位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