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conomist Dec 5th 2019

台灣海峽常被形容是一個可能的引爆點。越過了這段狹窄的海域,中國有數千枚飛彈指著那個他們認為是叛離一省的國家。但對那些在離岸風場海洋風電工作的人來說,台灣海峽則代表其他的東西。「那是全世界最好的風」,一位近期在台灣海峽工作,看著寶綠色水面上巨大渦輪風扇的工程師說。

當今年稍晚開始商轉後,海洋風電將是亞洲第一座中國以外的商業離岸風場,也是台灣海峽的第一座,其他還有許多在計畫中。台灣擁抱風電,與決定不再使用核電的決定有關。許多企業擔心這會使得台灣缺電,進而傷害到經濟。辯論有時候不是那麼守規矩:國會議員在立法院裡面大動干戈。2017年台灣北部曾發生一場大停電,但蔡英文總統仍堅持2025年達到「非核家園」的計畫。對於評論者來說,這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說明政治制度很容易受到有聲量的社會運動影響,無論是環保主義者還是反自由貿易者。這還凸顯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問題:民主是否對經濟繁榮有害?

中國很常聽到這種觀點。中國學者張维為的一篇文章寫道,「台灣二十年民主表現出甚麼?最重要的,看到經濟下滑。」但類似的聲音,在亞洲四小龍其他國家也有出現。南韓、台灣老一輩的人,對朴正熙和蔣經國保有一種懷舊之情,這兩位都是經濟上升年代的強人領導者。台灣富士康的創辦人郭台銘也說過,「民主不能當飯吃」。(而民主也容不下他:他在發現沒勝算以後,決定不參加明年的台灣總統大選。)

政治上較為自由的南韓跟台灣也不是那麼永遠光鮮亮麗。南韓自1987年有七任民選總統,三位因貪汙被起訴,一位自殺以躲避醜聞。台灣自1996年後的四任總統,有三位被控貪汙,其中一位最後被判刑十九年。怡諾·鮑威爾(Enoch Powell)是一位充滿爭議的英國政治人物,他曾說過,所有的政治生涯都以失敗作終。但很少跟南韓、台灣一樣慘的。

香港自1997年回歸中國的特首們,也不是宣傳非民主領導人的好例子。第一任特首提早下台、第二任最終入監、第三任因為太不受歡迎而沒有連任。在此同時,現任特首太不受歡迎,這讓原本是低調的普通地方選舉,這次實際上變成對她的不信任公投。多年來,新加坡一直嚴格地遵循精英主義的理想,但李光耀子女的內鬥,則揭露了菁英政治更醜陋的那面。

當這四個地方獲得四小龍稱號之時,都沒擁有過真正競爭性的選舉。自彼時起,有兩小龍已轉變成蓬勃的民主政體,另外兩小龍則沒有。因此,這樣的四重奏,提供了社會學家想要的那種變異,能測試不同變因的影響。台灣、南韓的喧囂政治,可以跟新加坡的「管理式民主」、香港的無代表性制度相比較,同時也可以跟自己過去不民主的時代做對照。這樣的比較又揭露了甚麼訊息?

南韓跟台灣在他們民主化前十年的經濟成長,比民主化後十年的經濟成長快。但香港、新加坡當時也比現在的經濟成長快。同樣都有經濟成長減緩的情況,因此不能單單怪罪到民主上面。新加坡最近的經濟成長比南韓、台灣快,但香港則通常成長地較緩。

更系統性的研究,也同樣地提出混合的結論。哈佛大學教授巴羅(Robert Barro)於1996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提出了「令人不快」的結論,那就是太民主往往會對經濟成長產生(輕微的)負面影響。他推測,安撫多數選民所需的重分配,可能會降低投資和工作的動機。他的統計數據顯示,中等的政治自由度是最好的:實際上與新加坡現在享有的自由度差不多。

但較近期的經濟研究,則有更令人歡欣的結論,民主派人士可從中增強信心。MIT的阿齊默魯(Daron Acemoglu)團隊計算出,長期來看,民主約可以增加百分之二十的人均GDP。原因之一是民主鼓勵開放性以及對教育、健康的承諾。自從新加坡、香港保持開放,並在教育和衛生方面投入巨資以來,已經得以複製一些完整民主政體才有的經濟利益。

沒有投票權的苦
Suffering without suffrage

根據阿齊默魯團隊的研究,民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還有緩和社會動盪。四小龍最近的經驗證實了這個說法。2016年南韓人民發現,朴槿惠總統被一位神秘的顧問操縱。這個發現引起了上百萬人上街抗議,就如6月起抗議大陸影響而上街的成千上萬香港人一樣。

但在民主南韓,政治制度能圍繞著問題本身,並加以解決。立法機關開始正式彈劾程序;憲法法庭維持這樣的裁決;朴槿惠下台並入獄;接著舉辦選舉找尋繼任者。但在香港,特首林鄭甚至沒有讓自己下台的權力,她在一場與商界人士的會談中,坦承她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前進。

因為香港不成熟的政治體制無法處理抗議者的憤怒,於是交由警察來處理。這個任務讓警察同時覺得不滿又充滿權力。他們是香港政府唯一的工具,所以政府不敢得罪警方。這樣的恐懼,讓香港政府無法針對警察的不當行為展開有公信力的調查。但沒有問責制度,更激怒了抗議群眾,一些群眾認為如果法治無法落實在執法者上,那也沒甚麼理由尊重法治了。這樣的對峙讓經濟陷入衰退,可能會持續到明年。無論民主是否有助於經濟成長,渴求民主卻未得到滿足一定會傷害經濟。

毫無疑問,僅有數十年歷史的民主四小龍一定很辛苦。台灣的海洋風電被當地媒體批評造價過於昂貴,並必須經過八項詳細的環境評估。最大股東沃旭(Ørsted)的亞太總經理柏森文(Matthias Bausenwein)認為,此過程「比歐洲還細」。但在經歷這些戲劇性過程後,他認為台灣對風電的承諾是堅定的。

無論如何,台灣的立委有新的事情需要吵。2018年新爆發的爭執,是年金改革。但無論有沒有發生鬥毆,亞洲四小龍都面臨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高齡化的人口,以及該如何應對。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