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conomist Dec 2nd 2020

一位知名學者在三年前曾宣稱台灣經濟「在死亡邊緣」。這個措辭有些極端,但這樣的觀點受到許多人認同。台灣面臨一連串棘手的問題;許多最好的企業移往中國、薪資停滯、經濟成長速度越來越慢,且人口急速老化。那段快速發展而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的榮光時期,看起來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但在2020年,台灣讓時光倒流:台灣再度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沒錯,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計僅有2%,但在疫情影響下沒幾個國家預期經濟能正成長的此時,這已是特例。這也是近數十年來,台灣首次經濟成長速度可能高過中國的一次。問題在於,台灣令人驚訝的強韌,是否意味著新的開始,或只是經濟持續下滑的短暫曇花一現。

與疫情相關的兩個因素,是台灣今年相對成功的理由。首先,台灣是唯一一個沒有關閉學校、辦公室及商店而能控制疫情的國家。對中國新疾病有警覺的台灣政府,在2019年底、當有報導指出中國爆發一種神祕肺炎時,就對武漢來的入境者作篩檢。多虧了有條斯理的接觸者追蹤,以及幾乎人人配戴口罩的幫助下,台灣的日常生活或多或少還算正常。自7月起,零售商跟餐廳的生意,都比去年同期更好。

第二點,儘管有限,台灣製造業處於一個能滿足全球需求的好位置。從微小的半導體到巨大的伺服器,電子零件佔了台灣出口的三分之一。由於許多人突然被迫在家工作,對平板電腦、耳機等產品的需求非常強。所以當全球貿易量減少10%的此時,台灣的出口量增加了將近5%。

當疫情退去時,這些好表現的理由可能就會消失。但台灣也是中美緊張關係的受益者。為了避免美國加徵的關稅,一些在中國投資的台灣企業已將部分營運移回母國。回流的企業包括捷安特、榮成紙業、仁寶等。在工廠、其他固定資產上投資的金額,在去年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四兆台幣,今年可望再創新高。



位於台灣北部、桃園華亞科學園區的隆隆施工聲,是建廠熱潮的證據。廣達是全球前幾名的電子業製造商,準備將精細的伺服器移從中國回台灣生產。工人正在拆除耗資一百五十億台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伺服器工廠外的藍色塑膠套。一位戴著安全帽的工人以欣喜的語調說,「這邊很快就可以準備好。」

有些台灣人擔心,這些榮景肇因於川普推動的貿易政策,當拜登上台後就會消失。雖然拜登誓言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但他可能會很願意取消關稅。台經院的孫明德認為,台灣企業將持續撤出中國。「他們無法再承受另一次貿易戰,即使那樣的可能性很低。」

如果台商返鄉持續,那可以解決一部分對台灣未來的擔憂:好企業、好工作機會的出走。台灣大約有2%的人口、約四十萬人,目前住在海峽對岸。台灣企業為了中國出現的所謂紅色供應鏈而感到不安。這些紅色供應鏈,馬上會挑戰如幫蘋果iPhone代工的富士康等企業。來自中國的競爭,也造成台灣的薪資成長困難。在調整通膨之後,從2000年後薪資成長就呈現停滯狀態。

但對台灣的投資成長,也有明顯的天花板。蔡英文總統常提到台灣「五缺」,包括缺地、缺水、缺電、缺才及缺工。在一個準備廢除核電、又有全世界最低之一出生率的小島上,能做的實在有限。台灣的人口將在今年開始進入衰退期,政府預期在2070年時,台灣人口數將從現在的兩千四百萬降到一千六百萬。

除了這些長期問題外,還有台灣對中國依存度的艱難事實。台灣出口中,有將近40%是到中國與香港。在前任較親中政府任職過的經濟學家陳建良說,「台灣不能僅是去除中國經濟,然後尋找其他的成長替代引擎。」

對台灣來說,幸好中國需要台灣產品的力道,跟台灣企業需要中國市場的一樣大。中國企業要趕上台積電(生產全世界最先進的半導體晶片)的精巧,還差得遠。中國限制觀光客到台灣,對台灣經濟造成的影響也有限(諷刺的是,這可能幫助台灣與武漢肺炎隔絕)。事實上,如果美國頒布新命令,禁止台積電跟中國客人(如華為)交易,造成的傷害可能還更大。

對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的梁國源來說,對台灣經濟的處方很簡單(即使很難實現)。他認為,台灣必須要讓自身在如醫材、電池等產業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正如台灣在半導體業界的地位。這些高價值的產業,能幫助台灣擺脫中國壓力,並適合資源稀少、人口萎縮的台灣。

單一年度令人驚豔的成長,並無法讓台灣更接近這個目標。比如梁國源就擔心,中國在長期經濟計劃上已超越台灣。但在經過多年低迷之後,在這最具挑戰性的一年繳出好成績,至少也給了許多台灣人一股信心。梁先生在華亞科技園區旁經營一間小餐廳;他說,來自科技業客人的情緒變化很明顯。「防疫讓台灣人對經濟的看法也改觀,人們變得更加樂觀。」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lkj24 的頭像
    mlkj24

    mlkj24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