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conomist Mar 20th 2021

上週,中國對香港民主甩了一大巴掌。大陸實施嚴格控制,不只對住在香港的七百五十萬人是一場悲劇,也是衡量中國不妥協決心的標準。1991年蘇聯垮台後,自由主義的價值在全球興起。來自中國的挑戰,將是冷戰初期後最大的試煉。此外,正如香港經濟所展示的那樣,中國與西方世界的連結度,比當時的共產俄國更高上許多。這對自由世界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劃時代問題:要如何在中國崛起的情況下,保障繁榮、降低戰爭的風險又能保護自由?

香港讓那些想要有簡單答案的人知道,事情沒有如此單純。中國把議員直選的比例從50%降到22%,並要求那些席次必須要是所謂的愛國者。這是中國壓制香港自由的高潮。抗議運動的領導人們被流放、囚禁,或是被香港2020年新實施的國安法恫嚇住。審查程度不斷升高,香港司法跟監管系統都面臨效忠的壓力。3月12日民主國家所組成的G7,譴責中國的專制鎮壓,違反條約義務。中國外交官則以大砲式的否認回應。

你可能會認為,香港擁有總額十兆美元的跨國投資,要是這座亞洲金融中心的自由傾倒,將會造成恐慌,資本會外流、企業會出走。但香港金融反而處於繁榮景象;隨著中國各領航企業在香港上市,股票發行量大增。西方企業的實力雄厚:摩根士丹利跟高盛是頂級承銷商。去年,香港以美元清算的支付額,達到了史上新高的十一兆美元。

在大陸,也上演著政治壓迫加上商業繁榮的相同模式。2020年時,中國侵害新疆人權、發動網路戰、威脅鄰國,並加深對習近平的個人崇拜。另一波清洗,則在進行中。但當西方的跨國企業對股東談到中國時,他們掩蓋了這些殘酷的事實:「非常開心」,西門子說;「非凡的」,蘋果這樣認為;「卓越」,星巴克表示。去年,中國大陸吸引了一千六百三十億美金的海外投資,比世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多。去年,中國對外資開放大陸資本市場,得到了九千億美金的投資,是全球金融轉向的重要指標。

此外,中國的吸引力,不再只是經濟規模的大小 — 雖然佔了全球GDP的18%,還是有很大吸引力沒錯。中國也是企業發掘客戶趨勢跟創新的地方。中國越來越成為大宗物料跟資本價格的決定者,也是規則的來源之一。企業賭的是,儘管中國沒有獨立司法跟言論自由,但在大陸跟香港,中國粗暴的政府有辦法在商業領域自制,提供商業合約的穩定性。雖然中國最知名的商業鉅子馬雲,才剛失去政治界的眷顧,但外資投在馬雲商業帝國的資金仍有五千億美元之多。

這一切都要怪西方世界近數十年的對中政策。當西方國家領袖於2001年歡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相信,隨著中國更富有,也會自動變得更自由。當這件事沒發生時,川普政府試著用脅迫、關稅跟制裁來對應。這些手段也失敗了 — 且不只是在香港議題上。美國指控華為進行間諜工作,用三年的時間對付這間公司,但全世界一百七十個使用華為產品的國家中,只有約十幾個國家禁用。在此同時,市值超過五百億美金的中國企業,從七間變成十五間。

對西方世界來說,有一個做法是完全孤立中國,試著利用這種孤立強迫中國轉向。但這個成本會很高;中國在全球貿易份額的比重,是1959年蘇聯的三倍。隨著西方消費者與世界工廠的連結被斬斷,物價將會上漲。全球製造業的出口額中,中國佔了22%。西方仰賴中國的企業群,將面臨震盪:美國的科技業、德國的汽車業、英國的銀行業、法國的精品業及澳洲的礦業等。把中國趕出美元體系,可能會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如果對中國禁運能成功,那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但可以想到很多理由,讓西方國家無法懲罰中國共產黨,讓其下台。短期來說,如果要各國選邊站,許多國家可能會選擇中國而非西方國家。畢竟,中國是六十四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而美國只是三十八國的最大貿易夥伴。美國跟其盟國,最後可能會變得孤立自己,而非孤立中國。長遠來說,不像與石油產業高度相關的蘇聯,中國是個巨大、多元又創新的經濟體,足夠抵擋外界壓力。中國正在測試數位貨幣,最後可能變成美元的對手,成為貿易結算手段。中國也希望半導體能自給自足。

有些人會說,對中國禁運至少可以鼓勵中國改善人權。但孤立,往往會讓威權政府更加強控制力道。把與西方世界的商業、知識和文化聯繫中斷,中國民眾可能更無法接受到外界的想法跟資訊。每天,有一百萬間外資企業,接觸中國的客戶及員工,海外也有四萬間中國企業,這些是中國審查都難以控制的渠道。學生、遊客進行了數百萬次的面對面接觸,且老大哥沒有介入這些接觸。

與中國打交道是唯一合理的手段,但要如何避免姑息主義呢?這是拜登政府的挑戰,此篇文章付梓的同時正與中國進行峰會。正如英國剛宣布的一樣,這會是戰略再檢視的中心。

首先要增強西方國家的抵禦能力。必須力挺機關跟供應鏈,避免中國國家干預,這包括了大學、雲端設備跟能源系統。全球化下,由美國主導但日漸不穩的基礎體系 — 條約、付款網絡、技術標準標準 — 都必須進行現代化,讓各國在與中國建立的體系戰爭時,能有別種選擇。要維持和平,必須增強諸如與印度、日本、澳洲四方會談的聯盟,並增加台灣軍力,讓中國侵略的成本增加。

更大的反彈,則是開放、並在人權議題上採取更強硬的角色。藉由明白說出威權主義是有其他選擇的,自由政府可以幫助維持全球開放社會的活力;結局若不是一場悲劇之戰,那對抗可能會持續數十年。更重要的是繼續闡述普世價值、人權,而不只是採行為了維持西方霸權而壓低中國的策略。這意味著,企業要採取反制行動,比如說供應鏈中要是有強迫勞動的行為,應把該供應商踢出供應鏈。西方道德觀可能只會讓中國民族主義更具威脅性,但已堅持多年的人權倡議者,可能會鼓勵中國人民一起追求自身的自由。

中國統治者相信,他們已經找到可以融合專制與科技、封閉與開放、野蠻與商業可預測性的方法。在對香港的鎮壓之後,自由世界的社會,必須比以往更加注意到此種情況所展現的挑戰。自由世界的社會必須要做出回應 — 並必須要做好未來長期抗戰的準備。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