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Sep 15th 2022
成千上萬的英國人,以非常英國的方式,回應女王的逝世:排隊。女王的葬前瞻仰從9月14日起於西敏廳舉行,但在兩天前就開始排隊。到了9月15日下午,排隊時間預計已需超過八小時。排隊將會日以繼夜,持續到女王葬禮開始的9月19日上午六時三十分。人龍沿著泰晤士河蔓延數英哩,觀察者的反應熱烈。一則推特推文甚至說這個行列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表演藝術」。但排隊是最好的方法嗎?
組織者需要分配稀少資源的方法;在最近這個例子中,西敏廳只能容納有限的位置。一套理想的系統,會給那些最看重此事的人提供位置,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確保一個位置。 排隊有效地將名額分配給那些最先出現 — 且也願意等的人。另一種替代方案可能是抽籤,將名額隨機分配給部分申請者,就像6月女王白金禧音樂會那樣。甚至是某種市場,每個時段的價格,都設計地夠高來平衡供需。比如說要參觀白金漢宮,就必須買票。
排隊作為一種配給機制,其實有些好處。要參與至少數小時、甚至跨夜的排隊者,是渴望的強烈訊號。排隊,也降低了無力支付特權費用者被拒於門外的風險。但這也有缺點;雖然排隊者不需要為了位置付錢,但他們需要付出時間以及舒適度。經濟學家擔心,這樣的隊伍,只嘉惠了那些沒甚麼事做的人,那些無法離開工作崗位的人就被排除在外。體弱者跟病人,則可能完全不會出現在排隊隊伍中。
替代方案減少了長時間等待的低效率,但也有自己的缺點。抽籤制度可能會讓沒那麼想看女王的人抽到,非常想看到女王的民眾就會感到強烈不滿。市場機制則會將位置配給最重視這樣體驗的人 — 但這也幾乎代表著能負擔得起費用的人。這看起來似乎令人反感也不公平。1977年時,麻省理工學院Martin Weitzman的一項研究顯示,需求平均分布、或收入更不平均分布的地方,配給制(排隊就是其中一種形式)比定價,更能把東西分配到最需要的人手上。
不受管制的排隊隊伍,也就是民眾可自行交換位置的隊伍,則可以由市場機制接手。紐約百老匯門票的代排服務一小時50美金、每多半小時多25美金。通常喜歡排隊,且喜歡公平排隊者的英國人,應該不會同意這樣的干擾。倫敦隊伍的排隊者,獲得一條腕帶,識別他們在隊伍中的位置,這讓位置不可轉讓。同時還可以防止插隊,並可讓人們去廁所。
也許也不令人感到意外,9月15日早上的排隊民眾,對漫長等待有著熱情。兩位訪客喬許、亞當,於排隊的前三小時都在收發電子郵件、接工作電話,並沉浸在「令人讚嘆的氛圍中」。有條較短的排隊隊伍,是給身體較不方便的民眾。退休的珮特尼亞在其中,她說付錢買位置的制度不夠具有包容性,而且「這一定不會是女王想要的」。她女兒荷莉,看起來排隊意願更高,她說:「我認為排隊是紀念儀式的一部分。」
原文
- Sep 16 Fri 2022 12:08
經濟學人大解惑 為何英國人愛排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