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Jan 13th 2024
台灣選民在1月13日選出民進黨的賴清德作為下任總統,史無前例地讓偏獨的民進連續執政三次。這是一種關鍵的選舉,會決定這個民主島國在未來四年中,美中競爭的背景下,面對中國威脅的手段。
「台灣告訴全世界,民主和威權,台灣選擇站在民主這一邊」,賴清德在勝選之夜發表了談話。他的勝選,是台灣選民想延續現任總統蔡英文路線的訊號,也就是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 — 正如蔡英文常說的「世界的台灣」,而不是中國的台灣。這樣的立場激怒了宣稱台灣是其一部分的中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近稱與台灣統一是「歷史不可避免一定要發生的事件」。中國官方試著威嚇台灣選民,稱這次選舉是「戰爭與和平、繁榮與衰退」的選擇,並蔑稱民進黨是分裂主義者。
這些威脅並未奏效。大約有七成選民在風和日麗的周六進行投票。大多數的台灣人,並不支持立即的統一或獨立,而是維持現狀,也就是事實上的獨立。但選民對於怎樣才是保護現狀最好的方式,則意見分歧。賴清德贏得了約四成的選票,承諾會走民進黨威懾、不退讓主權的路。「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會採取用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但面對中國大陸的文攻武嚇,我也有守護台灣的決心。」
反對黨國民黨比較不相信美國。該黨希望在共同反台獨的前提下,與中國進行友善的對話跟交流,做為降低緊張局勢的方法。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拿到約三分之一的選票居第二位。
民眾黨柯文哲是新科的挑戰者,贏得了不得小覷的26%。他專注在國內議題,例如住房及薪資,而非中國。這在年輕選民中很受歡迎。但柯文哲的兩岸政策較接近國民黨。他的選票來自傳統的兩大黨,他的許多支持者都說他們受夠了兩黨的「意識形態」政治。
民進黨也丟掉了立法院中的過半優勢。現在三黨不過半,這意味著,在一些重要議題的僵局上,例如國防及兩岸貿易,民眾黨是關鍵少數。上次台灣國會出現類似情形,是在前任民進黨總統陳水扁2000年至2008年的任期內。當時國民黨主導的立法院杯葛了陳水扁政府的軍事預算案超過六十次,迫使他降低預算,從原本2004年提案的一百九十六億美金,降低到2007年最後通過的三億兩千萬美金。反對黨立法委員可能也會杯葛賴清德的軍事預算。
中國對台灣的選擇感到不開心。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在結果出爐後表示,民進黨「不代表主流民意」,中國仍持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自蔡英文八年前上台後,中國就與台灣官方斷絕對話,禁止中國散客到台灣旅遊,並加強對台灣的軍事壓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往台灣附近發射飛彈,並模擬封鎖台灣。幾乎每天都有軍機在台灣海峽上飛行,還常常跨越海峽中線。中國也往台灣送空飄氣球,並在選舉前幾周內撤銷一些對台產品的貿易優惠。
在過去,賴清德被外人所知的,是比蔡英文更敢說出台獨的名聲。但在競選過程中,賴清德承諾會繼續走溫和路線,避免類似突然宣布獨立的舉動出現(民進黨現在的說法是,台灣已經獨立,所以沒有必要再另宣布)。他的副手蕭美琴,是前任台灣駐美代表,以溫和但堅定的台灣民主捍衛者之名,在華盛頓廣為人知且受信賴。中國共產黨對此仍不放心。陳斌華在1月10日說,賴清德一定會「進一步推動分裂活動」、「是台海風高浪急的危局」。
選舉當日的陳斌華聲明中,中國並沒有立即對選舉結果做出反應。但根據中國官員對賴清德做出的各種大驚小怪的評論來看,可能會發生某些象徵性的軍事行動。一觸即發的爆發點可能很快就會到來:美國準備派出由前資深官員組成的非官方代表團到台灣,於選後拜訪當選人。拜登政府的資深官員說,這不是甚麼新鮮事。美國自2000年後都會在選後派遣類似的代表團到台灣,他們的目的是保持兩岸間的穩定。但中國可能會以此當藉口找麻煩。
另一個可能的引爆點則是就職日的5月20日。賴清德在競選過程中,曾說希望能看到有天台灣總統能走進白宮,當時引起了爭議。美國官員對於他在就職演說會不會又脫稿演出感到緊張。在此同時,中國一定會非常急切地讓台灣人民知道,他們選出賴清德會讓自己進入更危險的境地。北京政府已經無法嚇唬台灣人民選擇民進黨,他們接著會試著讓台灣人感到後悔。
原文
- Jan 14 Sun 2024 13:52
經濟學人 對抗中國,台灣選出賴清德總統 Defying China, Taiwan elects William Lai Ching-te as president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