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Jun 6th 2019

台北101是台灣首都最高的建築物,在它的陰影下,共有四萬兩千人參與了台北國際電腦展。台北電腦展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展之一,在6月1日順利閉幕。與會者採購、銷售、注目各式所有你想像得到的電子零件。霓虹散熱扇、各式米色機殼、眼花撩亂的光纖電纜等產品。當然,還有晶片。如果矽有味道,那台北電腦展應被嗅出濃濃矽味。

這整個巨型展覽會,其實只不過是插曲罷了。真正的秀其實在更高的地方、在台北市中心的飯店套房中。世界各地的科技公司訂下這些套房,飛到台灣,與位於全球電子零件供應鏈中心的台灣企業開會。台灣,其實就是台北國際電腦展的放大版。

最大型的幾間台灣科技業是代工廠,他們幫其他公司生產,而不是自己賣給消費者。去年前十九大加起來的營業額共有三千九百四十億美金。他們要讓亞洲及其他地方所產的幾百個零組件,準時地到達對的地點,才能讓組裝工廠(許多位於中國)繼續嗡嗡運轉,這是極度困難的物流協調作業。大立光、和碩、廣達、台積電並不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他們的客人 — 華為、蘋果、亞馬遜 — 才是。這些廠商雖然位於全球科技價值鍊的最頂端,但若沒有與這些台灣廠商鏈結,這條價值鏈將會破碎。

所有的iPhone以及許多華為設備,都靠台積電生產的尖端微處理器運轉。大立光則開發用在高階智慧手機鏡頭上的超小型光學鏡片。各種廠牌的低階手機,大多是由何碩或廣達所生產的。鴻海另一個更為人知的名字是富士康,是唯一一間有能力動員勞動大軍提升iPhone產能的公司。絕大多數體育館大小般的工廠都位於中國,但台灣是營運中心。在幾乎所有的蘋果裝置標籤上,都寫著「加州設計、中國組裝」,其實缺少一個核心成分:「因台灣變得可能(Made possible by Taiwan)」。

出於同樣理由,台灣的沉默巨人們,發現自己處於中美科技冷戰的正中心。台積電也許是華為最重要的供應商;台積電目前表示,上個月美國以國安理由,禁止美國企業對中國企業出口的決定並沒有影響;因為台積電一絲不苟的供應鏈管理系統顯示,對華為的供給,並沒有足夠的美國智財成分,不足以被禁運。儘管如此,台積電仍有壓力,而其他台灣企業也有。謠傳富士康已經停止部分的華為代工。(華為否認,而富士康不願意評論。)中國在上周表示,正在編寫本國的「不可靠」外資企業名單。

但即便在最新的衝突爆發前,因為中國日益上漲的勞力成本,以及川普稍早對中國產品所課徵的關稅,台灣企業早已開始尋找中國以外的設廠地了。但重新設廠,意味著原本在深圳(距離台北八百公里)一帶可找齊的複雜供應鏈,必須重新尋找,這將會增加運輸及物流成本,侵蝕原本就相較薄弱的台廠利潤。一口氣全部離開中國看起來也不太可行,特別是並沒有很多地方,擁有類似深圳地位、已累積多年專業經驗的人才聚集地。

一些台灣企業正在悄悄地在其他國家尋求立足點。和碩計劃投資十億美元,在印尼巴淡島上建造新工廠,從新加坡搭渡輪僅需一小時。富士康與緯創,現在在印度都有擁有一間iPhone組裝廠。

對台灣企業來說,要保持低調越來越困難。如果把香港算進去,台灣對中國出口佔了總出口額的40%,多數是出給那些代工廠。台灣的勞動人口中,約有一百萬人,也就是總勞動人口的十分之一,在中國工作。中國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而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緊繃狀態 — 特別是由民進黨執政的現在;民進黨認為台灣是個獨立國家。上個月川普的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打破了數十年的慣例,與台灣對口見面,此舉激怒了中國。而富士康創辦人、台灣首富郭台銘,尋求以親中門票贏得台灣最大反對黨的總統選舉提名。

多數與郭台銘相當的企業鉅子們寧願保持低調狀態。大多數人都不懷疑,他們在陰影下過得好好的。但從現在起,他們可能必須習慣活在鎂光燈下。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