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st Apr 30th 2020

阿姆斯特丹的街上,孩童正在利用「武漢肺炎假」在街上溜著滑板車;巴黎的孩童則多數留在家裡打電動;達卡的孩童則幫忙照顧年幼弟妹。學校是他們無法去的地方。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世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學童無法上學,約有十五億人。中國、南韓多數的學校在1月後就沒再開門過,葡萄牙跟加州的學童在9月前不會開學。

即使在戰爭、飢荒跟暴風雨期間,學校都努力維持開放。目前富裕國家停課的規模、長度都前所未見。這樣的成本將令人恐懼。最立即的影響,是雙親為了照顧子女而受限的生產力。但跟學童長期失學的損失比起來,是小菜一碟。對最需要教育的孩子來說,負擔的成本最重。若沒有適當干預,這樣的影響會持續一輩子。

基於上述原因,新加坡在2003年時,將原本長達一個月的6月假期,縮短為兩個禮拜,以彌補因SARS而停課的時間。即使是很短的停課時間也會影響學業表現。在美國,因為氣候關係而停課的三年級生,在州測驗中的表現受到了影響。比利時法語區的學生,在1990年時因為教師罷工兩個月而學習受到影響,跟沒受到罷工影響的荷語區同齡生比起來,更容易留級,也更不容易完成高等教育。根據一些研究顯示,較長的暑假過後,美國年幼孩童會忘記上個學年20-50%所學的東西。

學校關閉對最年幼的孩童影響最大。西北大學Matthias Doepke表示,「你可以在暑期輔導時把忘記的數學救回來,但你很難把這套用在上學沒多久的孩子上」。批判性思考、毅力和自制力等社交和情感技能,能預先看到很多事情,從學業表現、就業、健康到入獄的可能性都可以見到。雖然較年長的孩子可以坐在電腦前,但年幼的孩子必須有成人在旁監督,才可以從數位學習中學到更多。

影響次大的,是那些擁有重要考試的考生。德國為即將為面臨重要考試的高三生重開學校,但多數國家不願意這樣做。中國已經將高考延期到7月,英國、法國則取消的本年度的入學測試。老師會決定一部分的成績,端看老師如何預測這位學生在考試中的表現。一些專家擔心教師常常會在無意間歧視弱勢學童,給他們特別低的分數,因此這也讓許多人害怕這將是不公平的作為。

挪威統計局保守估計,該國封校的成本 — 從托兒所到高中 — 平均一人一天是1,809克朗(173美金)。這個成本主要來自於,由於教育中斷,學童未來期望所得減少的部分(學童未來被預期只會賺到若未封校約一半的薪資)。剩下的成本,則是今日父母因照護所喪失的生產力。

當然,正如假日時,教學也沒有完全停止。今日,富裕國家的學童中,有約十分之九能獲得某種程度的遠距教學(在貧窮國家中就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童有此待遇)。但線上教學還是有其限制性,對貧窮的孩童來說,上網品質可能非常低。在一些家庭中,電腦設備可能要分著用,或是家裡過於吵鬧。美國最貧窮的四分之一學童中,有四分之一家中並沒有電腦。

無論在哪個國家,較不富裕的孩童,可能也較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來協助他們上遠距教學、輔導功課。根據慈善機構薩頓信托(Sutton Trust)的資料顯示,英國有超過半數的私校學童,每天參與線上課程;但公立學校的孩童這比例卻只有五分之一。在封校的前幾周中,一些美國學校回報說,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童從未登入過系統,更別說上課了。在此同時,菁英學校則回報說,線上課程的參與度幾乎是百分百,且富裕家庭還為孩子請了全職家教。

丹佛KIPP高中的英文老師Ashley Farris說,她自己的幾個學生就有線上曠課的情況。她的學校很努力讓學生有電腦還有無線網路,但數位差距只是問題的一小部分。有些小孩必須要去工作,彌補雙親所喪失的收入。其他人則必須要幫忙照顧更年幼的弟妹。



英國慈善機構EEF(The Education Endowment Foundation)的Becky Francis擔心,英國停課可能會增加「學校包餐組」(經濟劣勢的象徵)與「學校不包餐組」孩童間的成績差距。在過去的十年中,由考試成績判斷,已縮小約10%,但她認為封校很可能又會反轉此趨勢。擔心「暑假滑坡」,意即在放假期間知識喪失的現象,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會演變成大雪崩。起碼以往在暑假時,每個人都接觸不到老師。但現在的封城狀態中,至少是有一些學生不僅可以跟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共學,還可以找到老師;但其他人可能都沒辦法。

小學通常是縮小早期發展差距的重要機會,或起碼不讓鴻溝擴大。但現在這個機會不見了。要想了解最不幸的孩子所需付出的代價,可以參考1960年代的佩芮托兒所計畫(Perry pre-school project)。這個計畫位於密西根州的伊普西蘭蒂(Ypsilanti);研究發現,沒有上學前教育的弱勢家庭年幼孩童,一輩子都受其結果影響。

西北大學的Matthias Doepke預測,到了秋天,因封校而被迫中斷學習的美國學童,將浪費掉一相當於整學年的時間,且人數將不算少。由於每多一年教育、年收入平均就會多10%,對這些學童來說,結果很明顯。他接著說,「若甚麼事都不做,我擔心會看到貧富更不均、社會更無法流動」。

要如何讓成本降到最低呢?芬蘭在確認幾乎所有孩童都可以參與後才啟動遠距學習。南韓延長假期,讓老師都準備好,也把所需的設備都遞送出去。仁川Inmyung女中的英文老師Hyunsu Hwang說,「我們學校一千位學生中只有十三位借了平板回家,因為他們還有一些弟弟妹妹在家」。老師們現在利用即時互動課程、預錄教材及以作業為中心的數位課程教學。當學校在4月9日重開時,官方紀錄的參與率是98%。

OECD的Andreas Schleicher認為,讓學生能自動自發的教育系統通常表現地更好,他說「真正的問題是,如果你已經習慣每天被老師餵食知識,現在你被告知要自己來,要怎麼驅動自己呢?」愛沙尼亞跟日本的多數孩童,已習慣自律;在OECD國家中,這個比例接近40%。但在如法國、義大利跟西班牙的國家,就比較少這樣自動自發的行為。

到頭來,要確保所有孩童都能接受教育的方法,就是重開學校大門。阿姆斯特丹的Alan Turing小學校方,很快地就發現一百九十名學童中有二十八名沒辦法上線上課程。學校現在每周開放三個早晨給其中十五位學童,並找尋其他方法幫助剩下的十三位,比如說尋求鄰居的協助。校長Eva Naaijkens說,「一開始好像我們在做甚麼違法的事,但你怎能接受有些小孩就直接翹課的情形?」她呼籲面對現實,估計學校老師能提供的教育,約是平時的40%。

丹麥除了讓準備考試的中學生復學,也打算重啟托兒所、小學。丹麥將年幼學童列為優先的理由有幾個;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對家長來說,顧學步兒的負擔很大,且年幼孩童染病的風險似乎很低。

全世界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的學校早日安全地開始上課。一些孩子可能會有複雜的情緒,不太想把原本可以多打Xbox的時間換成地理課。但,假期某天總會結束。為了阿姆斯特丹街上閒晃小屁孩的未來著想,荷蘭部分小學將在5月11日開學真是個好消息。

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j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